
走出“打工—项目—失败”的误区
走出“打工—项目—失败”的误区
张国彬是黑龙江一家单位的检验科医生,33岁了还没有家没有房没有女朋友。3月11日,他来到编辑部询问:想创业很多年了,但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春节过后,来《创业》编辑部的读者突然增加了许多,典型的例子有多次创业失败的山东读者刘晋荣,有甘肃读者孙蕊萍,有创业一年的杨伟,有创业三年的廖相晖。
张国彬铁了心创业不想再会单位上班,索性住在了编辑部附近,天天来读《创业》,再将想到的问题一个一个咨询。
张国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:为什么说“打工----项目----失败----打工----项目----失败”是创业者的一个误区?
这让我们深感意外与惊悚:大学毕业,进入社会工作六年的读者不明白!
那么文化更低、年龄更小、社会经验更少的读者呢?
《创业》发现提出这个问题已经多年,并在这么多年里反复地提醒、警示读者,然而到现在问题却仍然极其严重。
张国彬说:打工挣到钱就去买项目是正常的呵。
因为:
满世界宣传的都是一个项目一年赚百万,一个项目一月赚十万,一个项目一次投入长期赚钱……满世界宣传的都是一个项目创业成功,一个项目改变命运,一个项目成就亿万富翁……满世界宣传的都是花花绿绿的项目,都
是能赚到盆满钵满的项目,都是稍纵即逝的项目。
所以:
大家都认为:创业=项目。项目=赚钱。
结果是:许多创业者的创业就是在用项目画圈:千选万选一个项目,失败,精心挑选一个项目,失败,挖空心思拿来一个项目,失败,一个项目画一个圈,一个项目画一个圈……用别人的项目再加大量的时间、精力、金钱
,去一圈一圈一圈磨短自己的生命。
我们要问:你凭什么去认定项目,凭什么去审定项目,凭什么去信任项目,凭什么去操作项目?
我们要问:你看到这个项目赚钱了吗,你看到有人用这个项目赚钱了吗,你看到这个项目是怎么赚钱的吗,你亲自操作这个项目赚到钱了吗?
我们还要问:你判断、审判、购买项目的标准是什么,你有这样一个标准吗,你的标准是从哪里来的?
你心里根本就没有底,没有自己的标准,正是你的“标准”害你失败、失败、失败……
结论:
创业≠项目。创业=学习赚钱。
创业不是找项目,是学习创业。
先学习创业知识懂得创业基本法,然后在项目中学习,在项目中实习,在项目中实践。
其实,项目及其简单,身边任意一个真实、实用、可操作、能赚钱的项目都可以用来学习创业。
创业公式:
创业基本知识---项目中学习----项目中实习----掌握创业能力----创业。
学习创业实用有效保险的方法是跟师学艺(师傅有自己的店、正在经营、赚钱较多、有成功学员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