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购买食品机械设备需注意哪些
设备选型基本原则:技术出色:设备性能出色。具有较高的性能费用比,功能完善,运行维护费用低,单位产品物耗、能耗低,加工程度和加工能力较高,设备运行稳定,投资和产品成本低,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较高,使用寿命长等;技术水平出色,有较高的技术含量,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竞争力,具有产业化基础,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,符合可持续发展;装备水平出色,设备结构合理,制造精良,连续化、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,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卫生要求。
适用性强:适应市场变化。适应当地自然、经济、社会条件的变化,同一生产线希望能进行多层次深加工,有能力进行生产调节,发展前景广阔,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;与投入物特性相匹配,统筹考虑资源供给,适应原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的加工要求;所选设备使用同样投入物时,尽量获得比其他设备更广泛的产品组合;适应工艺技术要求,应同项目的生产能力相匹配,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;满足工艺要求,保证产量与质量;与建设规模、产品方案相适应,满足现有技术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和维护要求;与安全环保相适应,确保安全生产,尽量减少“三废”排放;根据人类工效学原则,考虑设备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影响。
可靠性高:设备成熟度高。采用已充分验证并经过使用的设备,不能冒险采用未经中试就转为生产的设备,未经生产实践或有遗留技术难题的新设备不能盲目采用;生产稳定性高,不得对人员造成危险,不应向工作场所和大气排放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,不应产生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噪声、振动、辐射和其他污染。使用寿命长,设备无故障工作时间长,设备投入使用如出现故障可以修复,使用到一定极限后则不能再修复使甩。未做明确规定的设备通常按设计寿命为20年考虑,使用寿命有具体说明的从其规定。
技术经济合理:设备选择尽量立足国内,因国产设备的价格便宜,故设备选购尽量考虑国内解决;如果国内设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、生产要求、质量要求等情况,再考虑购置进口设备;设备配置应均衡合理,考虑整条生产线配置的综合经济性,要求设备配置和衔接紧凑、均衡、协调,提高劳动生产率;提高技术经济价值,进行反复的技术经济方案比较,分析各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效益,选择投资小、成本低、利润高、经济合理的设备选择方案。
设备选型主要内容:设备选择深度:广泛开展市场调研收集信息,调查食品加工拟选设备的各有关制造厂家,多渠道、多方式收集相关设备的资料;同时调查和走访设备用户,了解拟选设备的使用情况,重点掌握不同用户对设备的评价。提出设备选择的方案明细,在收集足够设备资料和用户走访的基础上,提出拟选设备明细,明细内容主要包括食品机械的设备名称、规格型号、生产能力、配套动力、设备数量、设备价格和生产厂家等;选择设备供货方式,包括设备制造周期、付款方式、设备检验方式、包装运输方式等。如果拟引进进口设备时,则按国家进口设备管理办法执行。如果选用了超大、超重、超高的设备时,应在设备选择时提出相应的运输措施和安装技术措施方案;如果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设备时,应提出改造方案,并分析改造后的技术经济效果;确定设备选择推荐方案,拟选设备经多因素比选后,提出设备选择推荐方案,通过专家论证和其他方式验证后予以确认。